【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展现江苏作为?新华日报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11月10日起推出《对话高校书记校长》专栏,邀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畅谈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考新举措,敬请关注。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左)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访(邵丹 摄影)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第一个南大”
——对话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
记者:去年10月23日,您就任南大党委书记。在此后不久召开的南京大学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您提出了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目标任务,在南大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和共鸣。一年来,大家都感到南大正在发生很大的改变。您能谈谈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吗?
胡金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可以说,建设“第一个南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南京大学的殷切期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是我们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总定向、总指引、总遵循。
去年11月13日,南京大学召开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我和班子同志一直就在思考,如何深刻领会、全面落实总书记的要求,结合南大具体情况形成可操作的举措,扎根中国大地建设“第一个南大”。
建设“第一个南大”,我校党委认为要把握“九个第一”:第一前提是“明晰方向”、第一追求是“世界一流”、第一使命是“立德树人”、第一品牌是“最好本科”、第一资源是“人才强校”、第一动力是“改革创新”、第一效率是“优化管理”、第一姿态是“真抓实干”、第一保证是“党的领导”。
建设“第一个南大”机遇难得、挑战严峻,起点很高、要求更高,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坚信“第一个南大”,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南大人自己的,它是流淌在南大人血液中、搏动在南大人的心跳中、融入在南大人奋斗中,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念想,必须“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
今年是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接续奋进之年。这一年来,我们按照守住“魂”、提增“神”、聚焦“人”、不“折腾”、致力“成”的总思路,坚持师生导向、问题导向、国家需求导向、绩效导向,紧握“熔炉工程建设年”“第一资源开发年”“支部建设落实年”三大抓手、抓铁有痕,突出“十大专项”、踏石留印,深入推进发展方式与管理方式转变,在理论武装“出神”、立德树人“出众”、队伍建设“出色”、管理服务“出优”、干事创业“出活”、党的建设“出彩”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明显进展,续写了“奋进之笔”,再交了“奋进之作”。
胡金波接受采访中(邵丹摄影)
记者:到2035年,我国将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体现和贡献“南大智慧与价值”?
胡金波:南大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作为C9高校中唯一没有合并过的高校,南京大学要以较小规模作较大贡献、以次优地位争取最优人才、以有限投入满足无限期待、以先行优势助力后发先至、以已有辉煌赢得持续辉煌;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大应该拷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如何持续谋划人才培养为民生改善再做些什么?科学研究能为产业转型升级再提供什么?“双一流”建设能为“中国梦”实现再贡献什么?为此,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懈地努力,让南大的办学实践成为“走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南大的“国士风范”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南大的“双一流”建设成效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第一个南大”须在“对且好”上下功夫。“对”体现在“四个服务”上,即坚持为人民服务,办让人民满意的南京大学;坚持为党治国理政服务,办让党放心的南京大学;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办让时代点赞的南京大学;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办让社会称道的南京大学。“好”体现在“四个敬畏”上,首先,要敬畏常识,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其次,要敬畏本分,教书育人,解决好“建设什么队伍、怎样建设队伍”这个关键性问题。再次,要敬畏初心,塑造新人。让南大学生成为“谋国家之富强,求科学之进步,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要敬畏梦想,全面为人。解决好“办什么样南大、怎样办南大”这一方向性问题。以“人才梦”托起“南大梦”,使南大真正成为“新民”的摇篮、社会的灯塔,创新的活水、真理的福地,文化的酵母、知识的源泉,道德的高地、良心的堡垒。
记者:您提出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动力是改革创新。一年来,南京大学在这方面有哪些新动作?
胡金波:我们推动发展转型,必须坚持深度内涵提升与适度外延扩张相结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相结合,坚持激活内在动力与回应外部压力相结合。一年来,南大在积极扩大办学资源、实现多方合作上作了些探索。
3月16日,南京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宁签署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双方将在促进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办学、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也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现在落户在苏州高新区的南大苏州校区已经开始建设,总体规划面积约2000亩。
11月6日,南京大学又与南京达成了共建南京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的协议,探索名城与名校携手、名校与名校联姻、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联动的长效机制。南京市是南大安身立业的根基,办学治校的沃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依托。推动创新名城和一流大学建设同频共振,是南京大学的不变追求。南京大学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把南京市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事业,与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的进程拧成一股绳、下成一盘棋;与南京市一起,坚持创新机制、探索示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高满意度成效,协作共建高起点优先发展教育创新示范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示范区、高效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示范区、高品质教学体系创新示范区、高颜值校园文化提升创新示范区、高水平大学引领基础教育发展创新示范区。
在加快发展转型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学校工作节奏转换,由“闲庭信步”走向“快马加鞭”、由“以下促上”走向“以上率下”、由强调“如果”走向强调“结果”;推动教职员工作风转变,精神提起来、肩膀硬起来、责任担起来、做人正起来、干事实起来、事业兴起来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学校强,需要学科强;学科强,需要人才强;人才强,需要制度环境强;制度环境强,需要党建强。南大党委提出,要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奠基、“两个维护”铸魂,着力破解南大发展的“哥德巴赫猜想”,找到支撑改革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克服管理过程中的“布朗运动”现象,用好人才工作的“同素异构体”效应,奋力谱写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华章。
(交汇点记者 顾雷鸣 沈峥嵘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