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以忘却的回忆——我的南大故事(二)

发布时间:2019-09-11浏览次数:763

离别日观金陵夕霞有感  

韩飞扬  数学系  

历师表深含蕴,  

稳刚毅为范尊。  

才凌云齐天色,  

略经世御乾坤。  

净胡尘图壮志,  

归来日定封君。  

心再醉金陵梦,  

前血艳染黄昏。  

  

南大故事  

惠永锋数学系  

第一次来到南大是在2015年,我依稀记得,那一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期的一年。那一年的8月,我走进南大校园,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当年军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如今我已经要毕业了,618号就要开始学校的毕业典礼,系里毕业典礼也定在了621日。想想看也就十几天了,真的快呀。  

最开心的就是能在大学的四年里,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特别是大二刚刚进到数学系就认识的姜涛、毛志敏等人。老师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数学分析课的苗栋老师,廖良文老师,高等代数的丁南庆与郭学军老师,解析几何的张高飞老师, C++程序与设计的邵荣老师,概率论与应用随机过程的代雄平老师,风险统计与多元统计分析的赵进老师,数值计算的吴婷老师。  

每次写这样的文章就感慨颇多,想到自己过去的四年,想到自己的美好青春。不知道自己的本科时光会不会是我最难忘,在未来的某一天想起来最感慨的日子,如果是的话,我想也没什么遗憾了。选择报考南大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大雨终将停下  

孙平  数学系  

比分定格在13:25,大比分0:3,院系杯男排决赛我们再一次溃败给化学。当主裁吹响终场哨,我怔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一时间没有任何思绪,只觉得心空落落的。PP把我们拉了过来,说我们再喊一句口号吧。数学系,加油加油加油!一瞬间,我忍不住泪水流下,也不敢再去看我的队友,默默地走到了场外。  

往年毕业季的时候,仙林校区的栀子花香就早早的弥漫校园,无时无刻不提醒的着大四的毕业生们:是时候离开校园,是时候和青春告别了。而今年,我们搬到了鼓楼校区,这里位于市中心,烟火袅袅,车水马龙,竟让我忘记了自己只剩下一个月的本科生活了。而这一场比赛,也是我们大四这一批白银一代的谢幕之战。  

在南京大学的四年,排球一步步融入我的血液,而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也和排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反过来说,四年的排球生涯也是我四年本科生活的一个侧影。  

时间回到四年之前,我拎着行李箱走进仙林校区:这里绿树成荫,中央大道笔直而宽阔,处处写满了青春,写满了活力。我懵懵懂懂的踏进南京大学,怀着憧憬,规划着大学四年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我加入了学生会,加入排球队,同时刻苦钻研着知识。而对于排球,由于我没有任何基础,故需要从头开始,就像我大一的生活一样,第一次开始自我管理,第一次开始自主学习,一切都是崭新的,我除了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习如何自主生活。但幸运的是,我认识了一批耐心负责的老师,善良热心的学长,热情友爱的同学,在排球上,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从最基本的垫球开始,从头开始教我排球技能;在生活上,我和同学们互相督促互相学习,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摸索着大学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加上一起进队的队友们的共同学习,我们一点一点适应着,进步着。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我们也从最低年级的一批变成了学长学姐。在数学系学生会,我留在了学科部担任部长,我开始统筹管理各项活动,开始学会协调人事安排。在排球队,我担任了队长,开始组织训练,开始和其他各队协调比赛。面对一批学长们毕业大四学长也搬去了鼓楼,我们也不得不首发上场。但技术上我们是稚嫩的,于是,在每一个临近黄昏的排球场,你总会看见我们几个在垫球,在扣球,一个季军一个亚军,我们无惧,因为我们还年轻,场上首发的我们才大二大三。  

大三,我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交换,我开始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冷却了一开始的激动,我缓过神来,为了融入当地生活,我开始学习粤语,为了跟上全英文课程,我花更多的时间。一个人的生活总是落寞的,但又是因为排球,我结识了在港中文打球的朋友,我尽力保持自己的状态。当我交换回来,正是淘汰赛八进四,面对对面的小组第四,我们苦战五局最终输掉了比赛。这也成了大四学长们的最后一场比赛,赛前我们都没有料到这个结局。带着遗憾与不舍他们也毕业了。  

最后一年成了我们最后唯一的机会,我们把学弟们锻炼起来,从小组赛道淘汰赛我们没有轻视任何一个对手,最终挺进决赛,再次面对化学。决赛现场,几个毕业的学长们也来给我们加油指挥。然而,结局却是惊人的相似,对面对面的狂轰乱炸我们束手无策,几乎没有抵抗之力。  

张爱玲说人生三恨: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她想说的是遗憾有时也是一种美。但是,我从不曾觉得比赛输就是一种失败,就像我们更享受赛后一起合照,和来给我们加油的学长打野球。  

大雨终将停下,而我更青睐雨中奔跑的自己,就像即将毕业的我们,回首四年的点点滴滴,总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  

  

我与南大的故事  

吴榕榕  数学系  

记得大一的懵懂入校,一切都如此新鲜,每天都能认识新鲜有趣的人。也第一次有了小小对 自由 的体悟。从当初两点一线的高三生活,每天沉浸在语数外物化里,一下子一个全新世界在面前展开。有了那么多的选择,你可以去跳街舞,可以打篮球,可以演话剧,可以潜心科研,也可以拓展视野 你可以全心全意地做自己。  

数学系有很多让人敬佩的先生们。不论是一丝不苟、行云流水的课堂,又或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小智慧,还有闲谈时讲述的数学史上的奇闻逸事。上他们的课总是一种享受,行云流水般的感受,都让人体会到知识的美妙。他们每个人都有很高的学术成就,但却无比的亲切,和学生的交谈中都会透露着一股谦逊。提到朋辈压力,可能你会觉得是一个很伤脑筋的词。但是进入数学系让我把他看作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在数学系你会真正见证各路大神,上课时脑筋永远转的比你快,题解永远有新思路,更神奇的是他们还比你努力。仿佛永远不缺动力,不缺挑战,不缺竞争。我,四年来作为一个我系小透明,仍旧非常的感谢能够遇到这么好的和同学们,在迷惑的时候给我解答,低落的时候给予陪伴。他们的真性情,有话直说,从不拐弯抹角,让我能够有想象力,有热情的去面对生活。  

新生军训时,恰逢《蒋公的面子》的纪念活动,有幸作为第一批大一学生看了这场话剧,作者温方伊本人亲自饰演了其中的一个角色。看完整个戏,读到吕效平老师谈到作为大三学生的温方伊为什么能写出这个戏: 南大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和当前的状态,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动力。持续的经济大潮的冲击,很多高校开始搞产业化,从一个教育机构变成了圈钱的工具。很多学校经过这些破坏后,大学精神便荡然无存了。但南京大学却依然保持着这个线索不断,仍能够不绝如缕地坚持着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 后来在大一的戏剧鉴赏通识课上,老师带着我们读埃斯库罗斯,读莎士比亚,读契诃夫 ……让我们懂得什么是自由的灵魂,什么是戏剧之美。  

后来,我陆陆续续看过许多话剧,比如让你懂得仁慈而坦然的接受每一个人的残缺与卑微的《我是月亮》:我们每一个灵魂都会被生活中的各种不幸撞击得坑坑洼洼,就像被无数陨石撞击过的月球一样,但是月球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它有它美好的故事与神秘,或许,换一个方式观望  ,我们便会发现它其实很美。 我没有选择我的欲望,但我试着去理解它们,这让我很幸福  可爱的诗人的果实的《安提戈涅》,我觉得是戏剧,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也让我对这个充满自由精神与戏剧魂的南京大学有了更立体的感知。  

课余生活,我还加入了南京大学数学系网球队。不得不说,网球带给了我很多:数学系网球队大家庭的学长学姐都特别优秀,给了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建议。有幸在大三上学期加入南京大学代表队参加了南航组织的 太古杯 ,最终获得了团体冠军。面对赛点时的紧张心情,以及最终取胜的集体荣誉感,很好的锻炼了我的抗压能力和意志力,我想我会珍藏这段回忆。同样的,我也有幸见证我的男朋友篮球院系杯夺冠,现场的激情飞扬,攻防转换,全系球迷大喊:数学系,防守,数学系,攻一个!当每个人的欢呼凝聚在一起,场上的球员也仿佛进入一种磁场。恍惚间觉得我们好像都置身于某部电影的现场,但这确实是真真正正存在着的,以我们为主角的生活呀。  

抬头一看日历,惊觉还有最后三十天可以维持南京大学本科生的身份。就要离开那条一排梧桐树的路,离开敬重的老师,离开可爱的朋友们。好像还没有离开就开始想念。前方的路有无穷多的可能性,大家一定一定要记得多回家看看哦。我们永远都是南大人。  

  

南大故事  

杨旻  数学系  

一切要从填报志愿时的一个宣讲会说起,在各个学校的桌子前走了一圈都没觉得有什么合适的想法,直到南京大学的老师听了我的成绩以及想学数学的想法后,热情地介绍了南大数学系并且说她就是在数学系,在回去认真地思考并跟父母讨论后,我就定下来了第一志愿的学校和专业,最后也毫无悬念地被南大数学系录取了,可能这就是一种缘分吧。  

其实刚进大学也并不是很轻松。因为是第一次住校,在生活上一开始并不习惯,所幸遇到了善良又热情地舍友们,一起军训、一起吃饭、一起上课,因此我并没有像来之前爸妈开玩笑所说的因为不习惯和孤独想家而蒙在被子里哭。  

在学习上也没有很顺利。虽然早就听说江苏学霸很多,大学学的数学也与高中的数学不是一回事,而我在上大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矩阵,但是当大一上学期大部分人都能轻轻松松在高等代数的期中考的时候取得一个好成绩,我却因为很多行列式的计算错误而考得很不理想时,心中还是会很沮丧,因为成绩和排名与高中时候落差太大,甚至一度怀疑自己选择数学系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好在同时期的数学分析课成绩还过得去,给了自己一点点信心,并且一直在做自己的心里工作,使得最后转变心态,从想放弃变成更加努力想在之后的学习考试中不断进步证明自己。现在看来,真的要谢谢当时没有放弃的自己,也因祸得福拿到了一个系里进步最大的奖学金。后来虽然不像大神们能拥有数一数二的成绩,但也算是对得起我大学期间的努力了。  

在南大,除了有在数学系的学习,构成我南大记忆的还有在南大健美操队训练的日子。虽然训练的时候很辛苦,但是经常会期盼每周那几个小时的到来,累并快乐着是最好的形容。我记得我因为基础一般而经常被娴子老师在做动作时点名,记得大家在比赛前一起刻苦训练互相帮助,记得比赛成功时的激动与喜悦和比赛失利时的泪水与不甘,更记得那些单调却充满欢笑的平常训练……最近看到队里去参加比赛并且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真为她们感到开心与自豪,希望健美操队能够越来越好!  

时光飞逝,大学四年的时光就要走到尽头了,虽然不舍得这里的一切,但是美好的回忆都已经留在了心里,不会忘记。  

  

  

俄语系四年  

崔佳  外国语学院  

四年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已到离别时。不舍南大更不舍俄语系,感谢这里自由纯净润物无声的空气,内敛谦逊又生气活泼,给我们无限空间去探索世界,探寻自我;感谢老师亲切真挚的帮助与包容,用丰硕的学识和充满建设性的意见指引我们求学进步。小小的班级里每一个个性鲜明、朝气聪明可爱的同学们!愿你永远记住最初学读字母时的笨拙,草地上的郊游野餐,戏剧节和每一年的俄语晚会,去老师家做客时的欢快场景;抑或只是平日课上的点滴瞬间,那些或因困窘而忍俊不禁或因默契而欣喜抒怀的时刻。领悟知识那一刹的满足欢喜,和这些小小的插曲和陪伴,到头来竟不知哪个更难以忘怀。 Милые мои,愿母校温醇的气息永远陪伴庇护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写在毕业之前  

苗润丰  外国语学院  

当青藤再次爬上北大楼的南墙,当仙林的日光又变得悠长,你该知道,甜蜜又恼人的毕业季又来临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面容姣好,稚气未脱,却也未见社会人的老练沧桑,他们身着黑色学士服在校园里四处穿梭,长长的衣摆随风飘扬在身后,北大楼前的草坪、汉口路校门后的林荫道、杜厦图书馆前的石头台阶、侨裕楼庭院的长椅,皆可寻觅到他们轻快的身影,他们大声谈论着,纵情欢笑,像是要狠狠地在静默的空气中留刻下什么。这群人,不是别人,正是你我: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们。  

在那个意味深长的秋天,我们踏进了南京大学,走进了外国语学院。从此,时光割裂成无数碎片,落在清晨仙 I 走廊的点点光斑上,落在院图书室古色古香的案头上,落在宿舍阳台前愈发繁盛的小树上。我们曾一起分享过无数美妙的清晨,将枯燥难懂的词句语法转写成热爱生活的小调;我们亦曾一起见证过无数难忘的夜晚,迎新晚会、戏剧节、合唱比赛,将无数精彩瞬间定格成永恒。我们陪伴外国语学院度过了她的百岁华诞,薪火相传之后再度扬帆起航。  

在这个夏天,梅雨季还未来临,告别却先行一步。这是一个变化很快的时代,事物消失、兴起的速度都在加快,但总有一种真情愈经时间销蚀愈坚固,愈经风雨洗礼愈可贵,这真情就宛如杜厦图书馆湖边如约而至的夏莲,就如远东大道上亭亭而立的玉兰,就如暮色中栖于教学楼围栏上的飞燕,汨汨暖人心,绵绵无绝期。